目前分類:英語文新知&文化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方·基墨(Val Kilmer)—這位才華洋溢的演員,以他的魅力與深厚演技,在好萊塢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從《捍衛戰士》(Top Gun)中的「冰人」到《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中的黑暗騎士,再到我個人最愛的《神鬼至尊》(The Saint),他的作品陪伴我們度過無數時刻。

1.《捍衛戰士》(Top Gun, 1986):冰人 

方基墨在經典空戰電影《捍衛戰士》中飾演「冰人」湯姆·卡贊斯基(Iceman),與湯姆·克魯斯的「獨行俠(Maverick)」形成鮮明對比。他的那句經典台詞**You can be my wingman anytime.**(你隨時可以當我的僚機)至今仍被影迷津津樂道。冰人的角色因方基墨的氣場成為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一,也奠定了他作為好萊塢一線演員的地位。

 

2.《蝙蝠俠3》(Batman Forever, 1995):雙面人 

1995年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3》中, 方·基墨接棒演出《永遠的蝙蝠俠》,成為當時全新的布魯斯·韋恩。他的詮釋不同於麥可·基頓(Michael Keaton)或後來的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而是帶著一種冷靜而優雅的氣質,賦予蝙蝠俠不同的詮釋。雖然這部電影風格較為華麗,但方·基墨的演出仍然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黑暗英雄與其內心掙扎之間的平衡。

 

3.《神偷諜影》(The Saint, 1997):千面特工

1997年的《神鬼至尊》(The Saint)則是我個人最愛的方·基墨電影。在這部充滿謎團與冒險的動作片中,他飾演「聖徒」西蒙·坦普勒(Simon Templar),一位擅長偽裝、智慧過人的國際間諜。他在電影中變換多種身份,展現了多變的造型與口音,更將角色的孤獨與柔情刻畫得淋漓盡致。電影結合了浪漫、懸疑與動作元素,方基墨的表演遊刃有餘,尤其是他與伊莉莎白·蘇(Elisabeth Shue)的化學反應,令人百看不厭。

即便晚年因喉癌健康惡化,他仍透過紀錄片《方基墨:真實人生》(Val, 2021)真誠地分享自己的人生與掙扎,讓觀眾看到一位藝術家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

他或許已離開銀幕,但那些經典角色——冰人、蝙蝠俠、聖徒——將永遠活在影迷心中。再見了,方基墨,願你在天際繼續翱翔。 🕊️

 

以下是美國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的新聞報導 & 《神鬼至尊》(The Saint)的電影片段:

 

方·基墨(Val Kilmer)小檔案:

本名:Val Edward Kilmer 方·愛德華·基墨

出生日期:19591231

逝世日期: 202541日(65歲)

出生地: 美國加州洛杉磯

職業: 演員

代表作品:

Top Gun, 1986《捍衛戰士》  —飾演「冰人」湯姆·卡贊斯基(Tom "Iceman" Kazansky

Batman Forever, 1995《永遠的蝙蝠俠》—飾演布魯斯·韋恩/蝙蝠俠

The Saint, 1997《神鬼至尊》 —飾演西蒙·坦普勒(Simon Templar) 

生平重要記事:

1980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

1990年代成為好萊塢一線男星。

2015年確診罹患喉癌,對其聲音造成影響。

2020年出版回憶錄《我是你的越橘莓:回憶錄》(I'm Your Huckleberry: A Memoir)。

2021年個人紀錄片《方》(Val)於坎城影展首映。

202541日,因肺炎病逝於洛杉磯。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2歲《海灘遊俠》潘蜜拉巴赫離世!前夫《霹靂遊俠》李麥克慟發聲
https://tw.news.yahoo.com/62%E6%AD%B2-%E6%B5%B7%E7%81%98%E9%81%8A%E4%BF%A0-%E6%BD%98%E8%9C%9C%E6%8B%89%E5%B7%B4%E8%B5%AB%E9%9B%A2%E4%B8%96-%E5%89%8D%E5%A4%AB-%E9%9C%B9%E9%9D%82%E9%81%8A%E4%BF%A0-174721149.html

昨天看到這則新聞,讓人想起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電視影集,來回顧一下: 

《霹靂遊俠》(Knight Rider) 是美國 NBC 電視網於 1982 年至 1986 年 播出的熱門動作科幻影集,總計 4 季,共 84 集。

劇中,主角 Michael Knight(李麥克) 駕駛著一輛擁有人工智慧的高科技跑車 K.I.T.T.(Knight Industries Two Thousand),四處行俠仗義,對抗犯罪。
本劇的開場旁白堪稱經典,以下是 中視版中文旁白

霹靂車,尖端科技的結晶,是一部人性化的萬能電腦車。
出現在我們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刀槍不入,無所不能。
霹靂遊俠李麥克,充滿正義感,是一個英勇的自由鬥士。
他以無比的勇氣,超人的智慧,打擊犯罪,拯救善良無辜的受害者。

而這段經典旁白的 英文原版 則是:

Narrator:
Knight Rider: a shadowy flight into the dangerous world of a man, who does not exist.
Michael Knight, a young loner on a crusade to champion the cause of the innocent, the helpless, the powerless, in a world of criminals who operate above the law.

以下說明其中的英語詞彙和用語:

  • Knight Rider 是標題,結合了兩個關鍵詞:Knight(騎士)和Rider(騎手或駕駛者)。
  • a shadowy flight(神秘的旅程) 
         → shadowy: (adj.) 陰暗的、隱蔽的
         →  flight  (n.) 飛行,但在這裡比喻為「一段旅程」或「冒險」
  • the dangerous world (進入一個危險世界) 
  • a man, who does not exist (一個並不存在的男人) → 這裡有 非限定who關係子句 ,暗示主角的身份是隱密的
  • a young loner (一位年輕的獨行俠)→ 同位語,用來補充說明他的身份。
  • on a crusade .(在戰鬥中) 
  • champion the cause (捍衛某個事業;為某個目標奮鬥)
         → champion:  (v.) 支持、捍衛
         → cause  (n.) 事業、目標、志業
  • the innocent, the helpless, the powerless: 這些分別指「無辜的人」、「無助的人」、「無權無勢的人」。
  • a world of criminals  (在一個充滿罪犯的世界中) 
  • operate above the law (凌駕於法律之上)→  指這些罪犯不受法律約束,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

這種 緊湊且富有戲劇張力的敘述方式,不僅成功吸引觀眾,也讓《霹靂遊俠》成為美劇史上的經典之一!
📺 還記得這部影集嗎?一起來回憶這段經典! 🎬

以下是英文版的片頭: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演出者:方大同 發行時間:2009年8月11日

收錄專輯:Timeless

 

緬懷金曲歌王方大同:音樂永存,精神不朽

當我們得知金曲歌王方大同離世的消息,心中充滿了震驚與不捨。方大同的音樂作品充滿了靈魂和情感,總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無論是《愛愛愛》、《Love Song》每一首歌都承載著我們對他的美好回憶。

方大同翻唱過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方大同以他獨特的 R&B 風格與溫暖嗓音重新詮釋,讓這首歌帶有更多靈魂樂的韻味,呈現出不同於原版的感動。

我們在懷念方大同時,也再來回顧一下這首經典情歌。

 

關於方大同

方大同,知名男歌手,出生于美國夏威夷,並先後於上海和廣州生活,於1998年定居香港。是一個R&B及靈魂樂作品的音樂人。

 

"Gonna" 這個英文字到底是什麼?  

時常都有人問  gonna 這個字是什麼 ?

"Gonna" 是 "going to" 的 口語縮寫,在非正式的英語對話或歌詞中很常見。它表示 即將發生的動作或計畫,相當於「將要……」的意思。例如:

✅ I’m gonna go to the store.
(= I am going to go to the store. 我將要去商店。)

✅ She’s gonna call you later.
(= She is going to call you later. 她稍後會打電話給你。)

✅ It’s gonna rain soon.
(= It is going to rain soon. 很快要下雨了。)


"Gonna" 的使用特點: 

  • 用於口語和非正式書寫(例如短信、歌詞、對話)。
  • 不適用於正式寫作(如學術文章或正式公文)。
  • 常與主詞縮寫(I'm, you're, he's, she's, it's, we're, they're)一起使用,但不會與 名詞(Tom, the teacher, my mom) 直接搭配。 

"gonna" 很常出現在 日常對話、電影對白、廣告、歌曲 等口語化的內容中,因為它是 "going to" 的常見口語縮寫。所以在 英語聽力測驗(Listening Test)中,"gonna" 時常可以聽到。因此,熟悉 "gonna" 的用法和發音對英聽測驗非常重要。

 

這個英語用法,我也在我所編著的多益考試準備用書《Smart 新式多益金色認證教室》中有的 Tips on Listening 聽力要訣 的 簡化發音(Relaxed Speech)有介紹與討論,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在Unit 10 的 P.121

[緬懷金曲歌王方大同] Nothing's Gonna Ch

《Smart 新式多益金色認證教室》
英文書名 The New TOEIC Test Classroom
ISBN: 9789869853507
作者:齊斌
出版:堂奧圖書
頁數:母書343頁+子書(解析) 132頁
規格:雙色/平裝+1MP3
適用程度:高中以上/多益中級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 

購書請洽:堂奧圖書  https://www.tangao.com.tw/product.php?act=view&no=965

 

關於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經典情歌,歌詞表達了對愛情不變的承諾與堅定的信念。這首歌自 1980 年代問世以來,感動了無數樂迷,至今仍被視為愛情歌曲的代表之一。

這首歌原唱為美國歌手 George Benson,收錄在他 1985 年的專輯《 20/20 》。

但真正讓這首歌風靡全球的是 1987 年 Glenn Medeiros 的翻唱版本。 Glenn Medeiros當時翻唱的版本不但在美國告示榜 Billboard Hot 100拿到第12名,更在英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單曲榜拿下第一名,在西方流行樂壇引起了一陣旋風。 

 

以下是這首歌的歌詞 還有 Glenn Medeiros 的翻唱Music Video

Lyrics 歌詞 : 

If I had to live my life without you near me
The days would all be empty
The nights would seem so long
And with you I see forever oh so clearly
I might have been in love before
But it never felt this strong
Our dreams are young and we both know
They'll take us where we want to go
Hold me now, touch me now
I don't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You ought to know by now how much I love you
One thing you can be sure of
I'll never ask for more than your love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You ought to know by now how much I love you
The world may change my whole life through
But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If the road ahead is not so easy
Our love will lead a way for us
Like a guiding star
I'll be there for you if you should need me
You don't have to change a thing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
So come with me and share the view
I'll help you see forever too
Hold me now, touch me now
I don't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

(Repeat *)

 

Glenn Medeiros -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Official Music Video)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rbes Breaking News] Trump Tells Reporter He Can't Understand Her 'Beautiful' Accent, Says 'Good Luck, Live In Peace'

(在約'00'30''處) 

 

[Sky News Australia] ‘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he’s saying’: Trump hysterically blasts journalist during Modi visit

(在約'00'48''處)

 

近期,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Israeli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Netanyahu)的聯合記者會上,因無法理解一位阿富汗女記者的口音而表示: "The only problem is 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you're saying." 「問題是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日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訪問美國期間,與時任美國總統川普舉行聯合記者會(joint press conference)。在記者會上,一位印度記者用英語提問,川普因聽不懂其發音而打斷提問,並表示:"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he's saying."「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這引發了廣泛討論,不僅讓人們關注到政治人物的反應,更凸顯了英語發音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無論是在國際會議、商業談判,還是日常交流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英語的發音卻因地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川普總統的例子正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記者的發音帶有濃厚口音,導致他無法立即理解,這不僅影響了溝通的效率,也可能讓對話的氣氛變得尷尬。

事實上,這也凸顯了一個許多英語學習者(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忽略的問題—正確良好的發音。很多人並不注重發音,認為只要對方能「大概聽懂」就足夠了,然而,這樣可能導致國際友人無法理解你的英語,進而影響溝通效果,甚至讓自己感到受挫。事實上,發音不僅影響溝通效率,還關乎個人形象與文化理解。

清晰的發音可以讓對方容易理解你的意思,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川普總統因為聽不懂記者的發音,導致溝通中斷,這正是發音不清的直接後果。

 

Why Pronunciation Matters? 為什麼發音很重要

事實上,在英美文化中,發音的正確性一直被視為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甚至與個人形象、社會地位和教育水平密切相關。這種對發音的重視,不僅體現在日常交流中,也反映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以下是英美人士重視發音正確的幾個主要原因:

 

1. 發音與社會階層的聯繫
在英國,發音一直是社會階層的重要標誌之一。例如:

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也被稱為「標準英音」或「BBC英語」,是英國上流社會和受過高等教育人士的典型發音。這種發音被認為是優雅、權威的象徵。

在美國,雖然對口音的包容性較高,但標準的「通用美式英語」(General American)仍然是媒體、教育和商業領域的主流發音,被認為是清晰且易於理解的。

2. 發音與職業專業形象與職業教育水平​​​
在英美社會,發音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職業機會和發展:

職場形象:清晰的發音被視為專業性和自信的表現。在面試、會議或公開演講中,發音不標準可能會讓人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媒體與公眾人物,如:新聞主播、演員、政治家等公眾人物通常會接受發音訓練,以確保他們的語言清晰且易於理解。例如,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都以清晰、有力的發音著稱。

教育水平:在英美文化中,發音正確往往被視為受過良好教育的標誌。在英國的私立學校(如伊頓公學),會鼓勵學生學習標準發音,以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社會競爭力。

3. 發音與溝通效率
英美人士重視發音正確,還因為直接影響溝通效率。其一,英語中有許多發音相似但意義不同的詞彙(如「ship」和「sheep」),發音不準確可能導致誤解。另外,清晰標準的發音能夠讓聽者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在電話會議、廣播或公開演講等場合。
 

Acceptable English Pronunciation  何謂正確的英語發音標準?

對於其他語言的英語使用者(English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非母語英語使用者(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來說,正確的發音要不是說得像母語者(native speakers)一樣標準,而是要達到可接受(acceptable)可理解(intelligible)

🔹 可接受(Acceptable):發音應該符合標準的語音規則,例如母音(vowel sounds)子音(consonant sounds)重音(word stress)語調(intonation)等,讓對方能夠自然聆聽,而不覺得困難。

🔹 可理解(Intelligible):即使有口音(accent),只要發音清晰、語速適當、不影響理解,就已經達到有效溝通的標準。即便不同英語使用者的口音有所差異,關鍵是對方能夠輕鬆理解你的話

在Derwing 和 Munro (1997) 的研究 "Pronunciation and Intelligi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發音與可理解度:一項實證研究》中 ,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即聽者能夠理解說話者內容的程度)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
這項著名與經典的研究對英語教學TESOL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得發音教學的重點強調了可理解度和溝通效果,並強調了發音教學應該著重於幫助學習者清晰、有效地表達自己,而不是一昧模仿母語者的發音。
 

📌 重點
✅ 你的英語不需要完美,但要讓別人「聽懂」你的意思。
✅ 口音並不是問題,重點是發音是否清晰、準確、自然流暢
✅ 達到「可接受」與「可理解」的發音標準,你就能夠成功進行溝通!💡✨


學習英語發音的重點在於「清晰、讓人懂」,只要做到這些,就能夠有效溝通!💡✨

所以下次被糾正英語發音時不要再說:一定要這樣發音嗎?因為答案只有 Yes! 

 

想學習好好的發音,可以參考我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所製播的「 發音英語通」節目。以下附上連結

發音英語通  https://channelplus.ner.gov.tw/viewalllang/109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en Sally Met Hellmann's :30 - Super Bowl Commercial 2025

When Sally Met Hellmann's - Big Game :60

 

梅格·萊恩 (Meg Ryan) 重現《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的經典橋段

2025年超級盃廣告中,好萊塢女星梅格·萊恩 (Meg Ryan) 重現了她在1989年經典浪漫喜劇**《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中著名的「假高潮」橋段。這個片段原本發生在紐約的餐廳裡,梅格·萊恩的角色在哈利 (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飾) 面前表演了一場「假高潮」(fake orgasm),成為影史最具代表性的幽默場景之一。

美國美乃滋知名品牌Hellmann's 的超級盃廣告運用這一經典畫面,巧妙結合品牌行銷,讓影迷驚喜不已,也展現了這部電影的長久影響力。

正好今年是《當哈利碰上莎莉》35周年,梅格·萊恩 (Meg Ryan和老搭檔Billy Crystal一起回到紐約Katz' Deli餐廳,只不過這次是Hellmann's 沙拉醬讓她美味到高潮。最後還找來目前好萊塢當紅甜心Sydney Sweeney客串。

類懷舊行銷手法在超級盃廣告中屢見不鮮,透過經典電影橋段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提升品牌話題性。

上面是30秒與1分鐘的版本。 

 

這裡是 Voice of America 美國之音 的報導 

英文  https://www.voanews.com/a/super-bowl-commercials-rely-on-comedy-nostalgia-to-avoid-potential-missteps/7968981.html

中文  https://www.voachinese.com/a/super-bowl-commercials-rely-on-comedy-nostalgia-to-avoid-potential-missteps-20250210/7969108.html

 

下面還有 梅格 萊恩 (Meg Ryan) 與 比利 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的訪談。有興趣的影迷可以回味一下。 

[Entertainment Tonight] Meg Ryan & Billy Crystal REUNITE for When Harry Met Sally's 35th Anniversary, RECREATE Iconic Scene 

 

《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 電影介紹

📌 導演:勞勃·雷納 (Rob Reiner)
📌 編劇:諾拉·艾芙隆 (Nora Ephron)
📌 主演

  • 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飾演 哈利 (Harry Burns)
  • 梅格·萊恩 (Meg Ryan) 飾演 莎莉 (Sally Albright) 

📌 上映日期:1989年7月12日 (美國)
📌 片長:96 分鐘
📌 類型:浪漫喜劇 (Romantic Comedy)
📌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影業 (Columbia Pictures)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8635/

劇情簡介

《當哈利碰上莎莉》是一部經典浪漫喜劇,探討男女之間是否能純粹當朋友的問題。故事從1977年開始,哈利與莎莉在大學畢業後一同開車從芝加哥前往紐約,在旅途中,他們就「男女是否能純友誼」展開激烈討論。

多年來,他們在不同時期相遇、分開,又再度聯繫,經歷各自的戀情與失敗,最終發現彼此才是最適合的靈魂伴侶。電影以機智對白、幽默情節,以及紐約冬日浪漫場聞名,成為浪漫愛情片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當哈利碰上莎莉》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浪漫喜劇,不僅探討愛情與友誼的界線,也以機智幽默的對白動人的紐約場景成為經典。時至今日,它仍被視為最偉大的愛情電影之一,影響後來無數的浪漫電影與影迷心中的愛情觀。

經典金句

💬 Old Lady 老太太: 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我要跟她一樣的。)  
 
這句話出現在電影最具代表性的餐廳假高潮場景,當莎莉 (梅格·萊恩) 為了證明女性可以假裝高潮,當眾誇張地表演後,旁邊的老太太幽默地對服務生說:「我要跟她一樣的。」這句台詞不僅令人捧腹大笑,也成為影史上最經典的幽默金句之一。

 
💬 Harry 哈利:When you realize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 somebody, you want the rest of your life to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當你發現你想和某人共度餘生,你會希望你的餘生從現在就開始。)  

這句話出現在電影結尾,哈利 (比利·克里斯托) 終於意識到自己對莎莉的愛,在新年夜向她告白。這句台詞深刻表達了真愛的迫切與珍貴,成為影史最感人的求愛告白之一,也讓這部電影成為浪漫喜劇的經典代表作。

 

 

美國超級盃 (Super Bowl) 簡介

美國超級盃 (Super Bowl) 是美式足球 (American football) 最盛大的年度賽事,由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 (NFL,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舉辦,通常在每年2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這場比賽決定該賽季的冠軍隊伍,並吸引全球數億觀眾觀看,不僅是體育盛事,也是美國文化的重要象徵

除了精彩的比賽,超級盃的中場表演 (Halftime Show)高規格的廣告 (Super Bowl commercials) 也是觀眾關注的焦點。各大品牌競相投放創意廣告,爭奪觀眾注意,30秒的廣告費用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烈祝賀李安導演榮獲第77屆美國導演工會(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DGA)「終身成就獎(2025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成為該獎項設立88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台灣導演!這項榮譽不僅肯定了您對電影藝術的卓越貢獻,更象徵著全球影壇對s您的才華與堅持的高度敬仰。 

李安導演的電影作品展現出獨特的「西學東用」風格,巧妙融合西方技術與東方文化,影像美學與情感表達。他以西方的電影技術與敘事手法,結合東方的哲學思想與文化底蘊,創造出獨具風格的電影語言,讓世界觀眾感受到東方文化的魅力。

  • 《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以西方敘事手法講述東方俠義精神,武打場面流暢優雅,如竹林對決展現詩意武學之美。
          本片榮獲: 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s):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 (共10項提名)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 
                             美國導演工會獎 (DGA Awards):最佳導演 
                             金馬獎 (Golden Horse Awards, 台灣):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
  •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以東方含蓄美學表現壓抑愛情,帳篷內情感迸發卻難敵現實束縛,展現細膩內心掙扎。
           本片榮獲: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 (共8項提名) 
                              金球獎:最佳影片 (劇情類)、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原創歌曲
                              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威尼斯影展 (Venice Film Festival):金獅獎 (最佳影片)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2012 ):運用西方視覺特效與東方哲思,海上漂流與老虎共存的畫面寓意信仰與生存考驗。 
          本片榮獲: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原創配樂 (共11項提名) 
                             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 
                             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他憑藉卓越才華,三度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讓華語電影揚名國際,成為影壇傳奇。同喜並深感驕傲。

 

[Words & Phrases 詞彙片語]

1.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 終身成就獎
2. Academy Award (Oscar) – 奧斯卡金像獎
3. best director – 最佳導演
4. Golden Globe Award – 金球獎
5. 6. Venice Film Festival Golden Lion –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6. critically acclaimed – 備受影評讚譽
7. award-winning filmmaker – 獲獎導演
8.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 國際認可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言學家 Gareth Roberts 在這個影片中回答了許多來自網路關於 etymology(字源學)的問題,也就是探討字詞的起源和意義發展的學問。

影片中討論了許多有趣的字詞來源故事,例如:

  • gossip (八卦):源自於 old English 中 god 和 sip,原意是教父母或教母,後來演變成分享個人資訊的人,最後變成八卦的含義。
  • Silent Letters (無聲字母):英文拼寫的奇特現象,許多單字中的字母過去是發音的,但隨著時間過去,發音消失了,拼寫卻保留了下來。
  • Grimm's Law(格林定律):是語言學上的一個重要發現,它描述了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的語言在發展過程中,子音如何發生變化的規律。
  • Fall & Autumn (秋天):Fall 源自 old English,指的是落葉,而 Autumn 則是從拉丁語借用而來。
  • Great Vowel Shift (母音大推移):14世紀晚期,英語的母音發音發生了變化,導致許多單字的發音與過去不同。
  • Shakespeare and Words (莎士比亞與字詞):莎士比亞並不像人們認為的發明了那麼多詞彙,他只是記錄了許多當時使用的詞彙。
  • Thee & Thou (爾 & 汝):這兩個詞彙原本是單數人稱,後來 you 取代了它們的用法。
  • Dog (狗):這個詞彙的來源是個謎,它可能是一些可愛的表達方式演變而來。

這個影片以輕鬆有趣的方式介紹了許多字詞的起源故事,讓人們對語言的演變和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學習語言有興趣的人,記得要看喔。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pace Mountain(太空山)**位於 美國佛州的Walt Disney World(迪士尼世界),在2025年要50周年了!這個經典室內雲霄飛車(過山車)位於Magic Kingdom (魔幻王國主題樂園)中。首次開放於1975年1月15日

當你搭乘**Space Mountain(太空山)**時,就像進入了太空一般,四周瞬間變得漆黑一片。你超高速地穿越,左右轉彎、翻滾,四周的光點像閃爍的星星,一閃而過。不時會有耀眼的光束射向你,彷彿流星劃過太空。就好像你正駕駛著一艘太空船,迅速穿越不同的星系,真的進入了一場星際冒險!

 

**Space Mountain(太空山)**的創舉在於它首次將室內雲霄飛車與太空探險的概念結合,與當時大多數室外雲霄飛車不同。當時,**Space Mountain(太空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運行的過山車。 利用室內空間和先進的音效、燈光技術,創造了一個完全沉浸式的冒險。這一設計理念使得太空山成為迪士尼樂園的一個標誌性創新。

太空山的成功不僅改變了遊樂設施的設計理念,更開啟了未來多個以太空為主題的遊樂設施,d並成為全球遊樂園中的經典之一。即使過了50年,太空山依然是華特迪士尼世界最受歡迎的遊樂設施之一。它那獨特的黑暗、刺激的速度和太空探險體驗,依舊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成為每個喜愛冒險的遊客必玩的設施!

 

以下是美國廣播電視公司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GMA) 的報導與 Disney 所發佈的影片: 

 

以下是迪士尼的Space Mountain(太空山)乘坐實況:

 

還有香港迪士尼的限時Star War (星際大戰)特別版:  

 

[Words & Phrases 詞彙片語]

  • roller coaster  (n.) 雲霄飛車,過山車;比喻情緒或情勢的起伏變化
  • space   (n.) 外太空;空間;空隙、間隔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chael Galyean(麥可·蓋利恩)首次以 「the Blue Shirt Guy (穿藍襯衫男)」的身份亮相是在2022年10月29日,在田納西大學尼蘭體育場(Neyland Stadium),當時田納西大學橄欖球隊對陣肯塔基大學。他偽裝成安全人員,站在田納西大學啦啦隊(University of Tennessee Dance Team)前方,隨後突然加入他們的表演,展現精湛的舞技,令觀眾驚喜不已。

在這次成功的表演後,他於2023年再次回到籃球場,與啦啦隊合作,進行了名為「The Return of the Blue Shirt Guy (藍襯衫男孩的回歸)」的演出。這次,他不僅自己參與,還邀請了其他穿著藍襯衫的舞者,共同呈現了一場充滿活力的舞蹈。

這些表演讓Michael Galyean成為網路上的知名人物,他的舞蹈影片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上廣泛傳播,深受觀眾喜愛。

2024年11月,Galyean發表了自傳式兒童讀物《The Dancing Blue Shirt Boy》,分享他克服自我懷疑、發掘隱藏才能,並與世界分享舞蹈喜悅的旅程。

此外,他在TikTok上以帳號@dancingblueshirtguy 與 Instagram帳號dancingblueshirtguy持續分享舞蹈影片,吸引了眾多粉絲的關注。

 

以下是他二段舞蹈的表演,以及美國的新聞報導:

 

 

 

[Words & Phrases 詞彙片語] 

  • the cheerleading team  (n.) 啦啦隊
  • cheerleader  (n.) 啦啦隊隊員
  • an overnight sensation  (n.) 一夜爆紅的人或事物
  • go viral  (phr.) 在網路上迅速爆紅、瘋傳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凡財經新聞] 紙本書逆轉勝!美國邦諾書店找來最會賣書的男人 一年狂開57家門市|20250110

 

[PBS NewsHour]  How Barnes and Noble made a comeback by revitalizing its philosophy

 

實體書店逆勢成長!全美最大的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 去年一年狂開近60家新門市! 

電商巨頭的強大壓力下,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然而,Barnes & Noble卻成功突圍,去年更一口氣開了近六十家新門市!這場「邦諾經濟學」的成功逆襲,實在令人驚訝。讓我們來看看新聞報導。同時也附上美國PBS 的深度報導。(想聽英文的可以訓練英聽喔!)

還記得以前在美國紐約念書的時候,Barnes & Noble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那寬敞的空間、還有琳琅滿目的書籍,總能讓我一待就是一下午。

電影You've Got Mail (1998)《電子情書》裡,那家超大書店可就是Barnes & Noble!這家百年老店,不僅是經典愛情電影的場景,更是許多人心中的閱讀聖地。

如今,Barnes & Noble還是努力提供給大眾豐富的閱讀體驗。

 

關於 Barnes & Noble(巴諾或邦諾書店)

  • 成立時間: 1873 年,至今已有 150 年歷史。
  • 創辦人: Charles M. Barnes 在伊利諾州創立,後來與 G. Clifford Noble 合作,形成現在的品牌名稱。
  • 總部位置: 紐約市,美國。
  • 特色: 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之一,以提供多樣書籍、文創商品及咖啡館服務聞名。
  • 實體店數量: 全美 50 個州擁有超過 600 家實體書店。
  • 線上業務: Barnes & Noble 網站於 1997 年推出,成為其電子商務的一部分。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玫瑰花車遊行萬人空巷 華裔小學生設計花車獲獎

 

花車大獎(Sweepstakes)由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獲得。(記者劉子為/攝影)

花車大獎(Sweepstakes)由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獲得。(記者劉子為/攝影)

 

1月1日上午8時,萬眾矚目的玫瑰花車遊行(Rose Parade)在巴沙迪那市隆重舉行。今年的主題為「最佳日子」(Best Day Ever),眾花車、遊行樂隊、馬術等表演者為全球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花車遊行沿線熱鬧非凡,不少民眾遠道而來共同慶祝這一盛事。

 

遊行全程5哩半,沿著科羅拉多大道展開,展示覆滿花卉的精美花車、氣勢非凡的騎馬表演隊伍、節奏鮮明的遊行樂隊以及「玫瑰錦標賽」(Tournament of Roses)入選者。1日上午7時,整個遊行的路線幾乎已經站滿翹首以盼的觀眾,儘管清晨溫度較低,也沒有澆滅民眾熱情,有不少民眾更是連夜駐紮在街邊,只為爭取到一個靠前的觀看位置。

 

今年的花車大獎(Sweepstakes)由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獲得,花車設計以動物園新來的兩隻大熊貓雲川和鑫寶為主角,將兩只憨態可掬的聖地牙哥新星栩栩如生地帶到觀眾眼前。玫瑰皇室花車則以紅色和黃色為底色,車頂戴有美麗皇冠,七位玫瑰公主優雅坐在車上,向觀眾問好。

玫瑰公主團向觀眾們問候。(記者劉子為/攝影)

玫瑰公主團向觀眾們問候。(記者劉子為/攝影)

 

在眾多參賽花車中,阿罕布拉市的花車「美好的夢想日」(Good Day Dreamin)榮獲遊行評審團頒發的「市長獎」(Mayor Award)。這輛花車設計靈感源自阿罕布拉諾斯魯普小學(Northrup Elementary School)四年級華裔學生楊雀兒喜(Chelsea Yeung,譯音)的藝術創作。她的作品以一隻充滿喜悅的小狗為主題,呼應阿罕布拉市將於2025年底開放的狗公園。

 

阿罕布拉市的花車榮獲了遊行評審團頒發的「市長獎」。(記者劉子為/攝影)

阿罕布拉市的花車榮獲了遊行評審團頒發的「市長獎」。(記者劉子為/攝影)

 

這座花車以阿市格拉納達公園(Granada Park)的野餐場景為主題,融入鮮花覆蓋的野餐區、一隻混種梗犬注視蝴蝶的生動畫面,以及巨大的向日葵和色彩斑斕的風箏,展現溫暖、歡樂的氛圍。在遊行當日,楊雀兒喜與她的父母一起登上阿罕布拉市花車,與市議會成員共同亮相,向現場和全球觀眾揮手致意。 

今年花車遊行的表演者也有不少亞裔面孔,包括從日本京都Tachibana高中遠道而來的樂隊,還有獲得總指揮獎(Grand Marshal)「Journey of Dreams」花車,這座花車由非營利組織Love 2 Yeu打造,主題為慶祝農曆新年,聚焦越南裔家庭豐富的文化與傳統,同時傳遞希望與團結。此外,各家參賽花車爭奇鬥豔,多輛花車獲得獎項,比如動畫獎(Animation)由布班克市(Burbank)摘得,幽默獎(Bob Hope Humor)由Boys&Girls Club摘得,奇幻獎(Fantasy)由南巴沙迪那市獲得。 

玫瑰花車遊行可追溯至19世紀,首次遊行僅有約3000名觀眾,展出的馬車以花卉覆蓋,簡樸卻充滿魅力。如今,遊行的花車運用尖端科技,結合花卉和天然材料,呈現出令人驚嘆的視覺盛宴,展現超越百年的進步與創意。 

非營利組織Love 2 Yeu打造的花車主題為慶祝農曆新年,聚焦越南裔家庭豐富的...

非營利組織Love 2 Yeu打造的花車主題為慶祝農曆新年,聚焦越南裔家庭豐富的文化。(記者劉子為/攝影)

 

新聞來源: 世界日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59/8465966

玫瑰花車遊行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live/MliWVSG3hL4?si=IvjmyV9cJHWQ2qe_

玫瑰花車遊行照片檔和高解像度圖片

https://www.gettyimages.hk/%E5%9C%96%E7%89%87/%E7%8E%AB%E7%91%B0%E8%8A%B1%E8%BB%8A%E5%A4%A7%E9%81%8A%E8%A1%8C


[關於玫瑰花車遊行( Tournament of Roses Parade,或簡稱Rose Parade )] 
2025年南加州新年最大盛事:玫瑰遊行 🌹

玫瑰花車遊行(Rose Parade)是美國最悠久新年傳統,有超過 100 年歷史。 

玫瑰遊行於每年的新年(通常是1月1日)舉辦, 

新鮮的花卉製成的花車沿著帕薩迪納(Pasadena 檢視較大的地圖)的科羅拉多大道(Colorado)行走 5.5 英里。

 
玫瑰花車遊行除了載著市長、遊行總指揮以及玫瑰女王(Rose Queen)
所有的花車皆是由人工推動搭配輪子的花車。而每年參加者也都大有來頭。
除了洛杉磯各城市會派出花車,美國人最愛的各大車行、USPS(美國郵政)等等都會參加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頭鷹正式成為美國國鳥 立國248年首入法典

 

 

拜登總統在聖誕節簽署法案,正式將白頭鷹定為美國的國鳥。(美聯社)
拜登總統在聖誕節簽署法案,正式將白頭鷹定為美國的國鳥。(美聯社)

拜登24日簽署50項法案成為法律,其中在國會參眾兩院一致支持下,正式將白頭鷹(bald eagle,或稱白頭海鵰或禿鷹)定為美國國鳥。儘管白頭鷹早就位居美國國徽正中央,但這隻猛禽從未獲得官方正式承認;因此,這是美國立國248年以來,首度將白頭鷹納入美國法典。

 

國徽圖案 是1782年版本 

其實,當年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亞當斯(John Adams)和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在設計美國國徽時,一度無法達成共識。富蘭克林尤其反對將白頭鷹放進國徽裡;他在給女兒的一封信中還曾寫道,白頭鷹是「道德低落的鳥」。  

一直到1782年,美國國會前身「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秘書湯姆森(Charles Thomson)提交帶有白頭鷹圖案的國徽版本,終於獲得批准。這個版本正是國人熟悉的國徽版本:正中央是一隻白頭鷹,鷹的正面是盾牌狀的旗幟,右爪持有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左爪握著13枝決心自衛的利箭,口中銜著寫有「合眾國」拉丁文字的彩帶。

 

明州庫克 正名關鍵人物

白頭鷹在將近250年後被正名為國鳥,背後有個關鍵人物,他是自稱對白頭鷹畢生痴迷的明尼蘇達州居民庫克(Preston Cook)。庫克發現美國竟然沒有官方國鳥,決心推動改變。他起草法案,簡單明瞭地指定「白頭鷹(學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是國鳥」,並發送給立法者。

 

接下來,明尼蘇達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柯洛布查 (Amy Klobuchar) 領導兩黨小組,並於7月將此案提交參議院審議過關。同一法案上周獲得眾院一致通過。

 

庫克向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這是一段被忽視的歷史,他覺得有必要修復。他說: 「不需要改變任何事,就只是更正而已。我們更正歷史,讓事情呈現出它應該有的樣子。」

 

拜登簽署多項重要法案

除了將白頭鷹定為國鳥法案,拜登24日簽署的其他重要法案包括:打擊高等教育霸凌行為法案,該法案首次制定聯邦反霸凌標準,以解決全國高等教育校園暴力和死亡問題;防止國會議員被判犯下某些罪行時領取養老金法案;協助美洲原住民部落對抗虐待兒童和家庭暴力法案;減少聯邦機構過時和不必要報告的「消除無用報告法案」以及解決高風險青少年機構虐待兒童問題的法案等。

 

拜登總統在聖誕夜一口氣簽署50項法案,包括將白頭鷹定為美國國鳥。(路透資料照片)

拜登總統在聖誕夜一口氣簽署50項法案,包括將白頭鷹定為美國國鳥。(路透資料照片)

 

 

來源: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4279/8450106?from=wj_maintab_index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誕名曲「紅鼻子魯道夫」如何歷史留名?改編自當年暢銷童話

 
 

作曲家馬斯克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曲,被稱為「聖誕先生」。(美聯社)

作曲家馬斯克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曲,被稱為「聖誕先生」。(美聯社)

聖誕經典歌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自1948年誕生迄今,不光膾炙人口,更可以說載入史冊。

 

創作這首名曲的馬克斯(Johnny Marks),還有其他有關聖誕節的作品,包括「圍繞著聖誕樹搖擺」(Rockin’ Around the Christmas Tree),但始終不如「紅鼻子馴鹿魯道夫」傳唱至今甚至到未來。

馴鹿魯道夫的名字,最初是在1939年,出現梅伊(Robert L. May)為百貨公司Montgomery Ward編寫的童話故事裡,這本童話書銷量達250萬冊成為暢銷書籍,1946年再版更大賣350萬冊。

 

故事說,魯道夫因為長了一隻發光的紅色鼻子而遭到其他馴鹿嘲笑,有一年聖誕前夜起了大霧,聖誕老人看到了魯道夫的紅鼻子,請牠作為馴鹿領隊照亮道路,從此反而得到了其他馴鹿的敬重。

 

兩年後,即1948年,梅伊的表兄馬克斯用之創作了歌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

 

馬克斯曾經回憶過1935年初入音樂行業時的經歷,表示有令人心碎的時光,後來創作了許多歌曲受到名歌手賓·克羅斯比(Bing Crosby)及格倫‧米勒(Glenn Miller)的歡迎,彼此合作愉快。

 

1942年春天,馬克斯以美國陸軍二等兵入伍參加二次大戰時,更讓他聲名大噪。

 

「紅鼻子馴鹿魯道夫」一曲,最初是由鄉村音樂歌手兼電影明星吉恩·奧特里(Gene Autry)錄製,結果迅速走紅。在1949年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它成為Billboard流行榜最暢銷的流行單曲和兒童唱片,也是第四暢銷的鄉村和西部唱片。

 

1985年當馬克斯75歲去世時,這首聖誕歌已約有500個版本,唱片銷量總數達1.5億張,而售出的樂譜更多達800萬張,以及2500萬張管弦樂和合唱編曲。

 

馬克斯在1958年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曾表示,「如果我今天告訴你我在魯道夫身上賺了多少錢,我的孩子明天就會被人綁架呢。」

 

來源: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4279/8450697?from=wj_maintab_index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

 

 

 

Rasid Necati Aslim,Anadolu/getty images/instagram@emilyinparis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六大年度詞彙揭露「當代社會的修養與批判」

隨著螢幕使用時間不斷增加,你我都是「Brain rot」高風險族群!

By  and MOLLY CHIANG

 

 

 

 

 

選出年度代表字是英國《牛津英語詞典》每年的傳統,其選出的單字不僅在當年度受到廣泛使用,更能體現時代的風潮,皆是具備「持久文化意義」潛力的詞彙。在2024,他們在茫茫詞海中選出了六個詞彙入圍代表字候選,而最終選出了2024的代表字——「Brain rot」

 

「Brain rot」直接翻譯成中文為「大腦腐蝕」,而這樣衝擊的詞彙意指人們在過度接觸瑣碎的網路內容後,身心或智力狀態出現惡化的情形,體現了科技世代下人類正面臨的挑戰。

 

 

 

 

 

tom holland

 

2023年度代表字回顧:「Rizz」

 

在陷入網路世界而「Brain rot」之前,讓人們無法自拔的是「Rizz」!「Rizz」指的是一種令人傾心的獨特魅力與浪漫氛圍,2023年時,讓許多粉絲著迷的「小蜘蛛人」湯姆霍蘭德在Buzzfeed訪談中謙虛表示自己「完全沒有Rizz,也不需要Rizz!」,有些反差的用詞引起大家討論,訪談一出即造成這個詞彙的爆紅。

延伸閱讀>>2023年度代表字Rizz是什麼?《牛津英語詞典》還有哪些爆紅單字?

 

 

2024 最新年度代表字:「Brain rot」兇手是網路

 

emily cooper

Instagram@emilyinparis

 

滑滑手機,看看短片和迷因,不自覺好幾個小時又過了,注意,你正在急速「Brain rot」!這個字初次出現是在美國哲學作家梭羅1845年的作品《湖濱散記》中,當時梭羅以這個字表達了人們一味順應所有二手資訊,放棄自我好奇心的情形。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

dolgachov//Getty Images

 

而「Brain rot」走到了2024似乎變得更加鮮明,來自社群軟體和網路的訊息佔滿了現代人的瑣碎時間,在不斷簡化,追求方便快速的同時,我們的對周遭的感知逐漸消逝,人類最引以為傲的心智能力也正在受到消磨。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

instagram@min9yu_k

 

但「Brain rot」並不是不治之症,牛津語言公司總裁Casper Grathwohl認為,「Brain rot」在一年之內使用率提升了230%,並能在《牛津英語詞典》37000份問卷中獲得最高票數,代表的正是一種覺醒之力,表示人們開始意識到網路和現實的失衡,並且產生焦慮與反思,而這樣的自覺或許正是轉變的契機。

 

 

2024 年度代表字入圍:菁英必備的「Demure」 

社群網路的力量也讓「Demure」一詞佔滿了網路頁面,在instagram上,美國知名的跨性別美妝網紅Jools Lebron分享其在工作場合穿得「Very demureVery mindful(非常端莊又有自知之明)」,看似讚揚保守、高雅所成就的美麗形象,然而另一方面,他口中的「Demure」卻也是LGBTQ+ 文化中常用來諷刺社會刻板印象的詞彙

這樣具有雙重意味的詞彙不僅引發許多名人如珍妮佛羅培茲、金卡戴珊模仿,更帶起一股「正裝」時尚,也有許多人刻意以正式、端莊的穿搭出席不相干的場合,反諷「Demure」的必要性。

怎麼樣的打扮算是端莊、得體的呢?雖然「Demure」的衣著表現與盛夏流行的「Brat」潑辣風格大相徑庭,但兩者正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衝撞著社會框架,表現新世代的叛逆突破。

 

2024 年度代表字入圍:「Slop」vs.「Lore」,一場新舊智慧交戰

usa, new jersey, jersey city, senior business woman using laptop and tablet in office

 

Tetra Images//Getty Images

 

「Slop」在十九世紀時被用來表示一些過度濫情的無意義文章,在2024年,這個字隨著AI的盛行有了新的意義——AI快速產出的垃圾!雖然ChatGPT等AI工具已經成為國民愛用神器,但在便利之餘,AI也常常產出一些錯誤或無用的訊息讓人困擾不已。「Slop」一詞在2024年間使用率提升了332%,看來AI和人類的合作還需要好好磨合一下。

 

skorea music kpop blackpink

ANTHONY WALLACE//Getty Images

 

而雖然AI不斷進化,人類最愛討論的仍然是「Lore」!「Lore」的原意是祖傳的古老智慧,後來則更常被沿用為某件人事物背後的歷史或背景故事,而這個詞在當代則被用於粉絲之間。有些粉絲會因為追星資歷較長或花較多時間而對偶像有深入的了解,並因為他比較懂名人的「Lore」(即偶像曾經發生或的故事或事蹟),而覺得自己比其他粉絲優越;《牛津英語詞典》更提出這樣的競爭可能是基於「守門員理論」,展現某些粉絲想要操弄資訊的心態。網路發達讓搜尋資訊變得簡單,也多了許多管道了解偶像們,但也要注意如果因此傷了粉絲之間的和氣或藝人的隱私,可就不好了。

 

2024 年度代表字入圍:「Dynamic pricing」讓你情緒跟著起伏

jay chou instagram

 

instagram@jaychou

 

「Dynamic pricing」的中文為「動態定價」,意指隨著市場需求浮動的不固定售價,經常被用於訂房網站。而其在今年成為年度代表字選手之一的原因則是因為藝文活動的興起,在2024年間,許多演唱會門票皆因爲供需失衡導致售價飆高,有些買家更會在販售網站上得到與預期大相徑庭的結果,瘋狂的價格卻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結果,讓人開始產生自己是在競標還是在購買商品的疑惑,更開始質疑難道金錢再也不是萬能......「Dynamic pricing」這個看似困難的專業單字,有沒有喚起你今年的各種搶票回憶呢?

 

2024 年度代表字入圍:不許放棄「Romatacy」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

imdb

 

「Romatacy」意指浪漫主義,《牛津英語詞典》指出,其實有關浪漫、愛情的字一直都是出現頻率極高的字,但「Romatacy」這個字卻在今年有了異常顯著的成長。

 

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解密!《牛津英語詞典》

instagram@heartstopper

 

他們推測的首要原因是「愛情書籍推薦短片」在青少年之間流行,讓這個字成為了討論的焦點。另外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在政治、經濟動盪的2024,人們以浪漫主義作為一種逃避,讓浪漫的想像成為舒緩壓力的一種方式。

 

 

 

word of the year arianagrande

 

instagram@arianagrande

 

2024迎來尾聲,即使遭受「Brain rot」、「Dynamic pricing」的打擊,也別忘記保持「Very demure、Very mindful」的姿態,偶爾帶點「Romatacy」重新調整狀態,以新的心情步入2025,開創下一年的年度代表字!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lifestyle/g63078837/2024-bainrot-the-word-of-the-year/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顯化」(Manifest)獲選《劍橋詞典》2024年度字。(圖/翻攝自《劍橋詞典》)
「顯化」(Manifest)獲選《劍橋詞典》2024年度字。(圖/翻攝自《劍橋詞典》)

 

《劍橋詞典》2024年度字「Manifest」 代表意思、流行原因一次看

編輯 丘力龍 報導
發佈時間:2024/11/21 16:31
最後更新時間:2024/11/21 16:31
 
 

 

 

全球最大免費線上詞典《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公布2024年度字,「顯化」(Manifest)以近13萬次高搜尋量獲選。這個字今年被社群媒體、主流媒體等廣泛使用,歌手杜娃黎波(Dua Lipa)、美國體操女王拜爾斯(Simon Biles)等人,都曾談到如何「Manifest」自己的成功。
 

Manifest什麼意思

根據劍橋詞典,Manifest是動詞,意為顯化,指透過標誌或行動清楚展示某事(to show something clearly, through signs or actions)、或使用視覺化和自我肯定等方法想像實現目標,相信這樣做更可能成真(use methods such as visualization and affirmation help you imagine achieving something you want, in the belief that doing so will make it more likely to happen)
《劍橋詞典》指出,選擇年度字會考慮三個因素:使用者資料(user data)、時代精神(zeitgeist)、語言(language),例如哪個字被查找的次數最多?哪個字真正描繪到了那一年發生的事?從語言的角度來看,這個字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劍橋詞典》表示,Manifest獲勝的原因在於查找次數顯著增加。這個字已有600年歷史,喬叟(Geoffrey Chaucer)、莎士比亞(Shakespeare)等名人都曾使用,其在新冠疫情期間於社媒上廣泛出現,今年則躍升為被主流媒體多次提及。
許多表演者、明星運動員和企業家均稱,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為Manifest,例如美國歌壇新星莎賓娜(Sabrina Carpenter)因與泰勒絲(Taylor Swift)一起參加時代巡演(Eras Tour),自稱「Manifest女王。」
隨著越來越多名人在社群媒體推廣Manifest,這個字也越來越受歡迎,成功獲選年度代表字。

Manifest有風險?

儘管「Manifest」廣受歡迎,專家仍警告,它缺乏科學根據,可能導致冒險行為、助長虛假危險信念,例如認為疾病只要許願就能痊癒。
 
《錯誤資訊心理學》作者、劍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范德林登(Sander van der Linden)博士指出:「Manifesting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魔法思維』(magical thinking),或一種幻想,認為特定的心理儀式可以改變我們周遭的世界。」
 
范德林登表示:「Manifesting在疫情期間透過TikTok爆紅,點閱率高達數十億次,包括廣受歡迎的3-6-9方法,呼籲人們在早上寫下願望3次、下午6次、睡前9次。這個程序會助長強迫性行為,卻看不出有任何好處。」
 
范德林登警告:「Manifesting財富、愛情和權力,可能導致不切實際的期望和失望。想想看,認為只要許願就能治癒重病,這種想法多麼危險。」他強調:「區分正面思考的力量和用意念改變現實很重要──前者有益健康,後者則是偽科學。」

2024其他熱門字

Brat:孩子,尤指行為不端的孩子( a child, especially one who behaves badly) 
受歌手酷娃洽莉(Charli XCX)以「brat」為名的專輯影響,這個詞在2024年夏天爆紅,專輯描繪了拒絕社群媒體塑造狹隘、精心打扮女性形象的叛逆女性。

 

文章來源: https://news.tvbs.com.tw/world/2693713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津詞典收錄武俠「Wuxia」 李安成推手

記者 高嘉甫 / 攝影 蔡明勳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3/02/13 18:41
最後更新時間:2013/02/13 18:41

李安揚威20年《臥虎藏龍》解讀中國情懷| 傑出名人| 非凡人事| 當代中國

 

東方武打片一直深受西方觀眾喜愛,不過其實還可以細分成功夫片和武俠片,相對於功夫,其實一般外國人對武俠並不熟悉,直到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在全球帶動熱潮後,才開始受到注意,到了2010年,牛津英語詞典更正式收錄了武俠的漢語拼音,其中一條書證,就提到是因為李安的電影,讓西方國家開始認識了武俠這個字意義。

 

飛簷走壁、刀劍對決,2000年李安執導的動作片「臥虎藏龍」,不僅讓西方觀眾看到東方武打片,另一面也開始認識了武俠這個字。

2010年,牛津英語詞典正式收錄,其中一條書證,就提到因為李安拍了「臥虎藏龍」,西方人才終於了解武俠,也讓後續的武俠電影,英文片名也敢大膽的直接採用漢語拼音。

武俠預告片:「劉金喜,你到底是什麼人,武俠。」

英文老師齊斌:「牛津英語詞典跟我們一般用的詞典不大一樣,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是以收錄字越多越好,他們是希望記錄英語的歷史,雖然現在收錄了,可是你不會馬上在字典看到它出現,可能還要隔一段時間。」

「臥虎藏龍」當年上映後,不只在全球颳起武俠熱潮,時代雜誌更把它評選為從2000年以來,1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現在可說又多了一項功績。

不過靠電影讓西方人認識的單字,過去其實還有功夫,最大功臣就是李小龍。電影「猛龍過江」:「中國功夫。」

幾乎每部電影台詞都會提到功夫,40年前就成功讓外國人把它掛在嘴邊,隨著李小龍走紅,功夫在英文辭彙裡的地位漸漸明確,不少詞典都有收錄,電影更常見,像是近年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功夫片,英文片名就直接翻譯了,連舞曲歌詞都寫了進去。

歌曲「Kung Fu Fighting」:「大家都在練功打架,兄弟們的動作快如閃電。」

節奏輕快的Disco舞曲,把中國功夫完全融入,李小龍靠功夫打進國際市場,李安同樣用電影,讓中西文化多了更深一層交流。

 

來源: https://news.tvbs.com.tw/entertainment/194554

 

 

 

 

 

文章標籤

kc.englishp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